【秦川文化】高建群印象/张鸿涛

张鸿涛作品欣赏
高建群印象
张鸿涛
陕西省著名作家高建群是咱临潼人啊。我对他认识得很晚。1975年到1981年夏季,我在高建群的母校——临潼何寨高中任教。那时学校的一些教师平时谈话中就提到高建群。当时学校的教导主任冯维新有一次谈话中就说,我们何寨高中在1975年以前开办过一次,曾经出现过两个特别出众的品学兼优学生,一个是高建群,另一个是朱育伟。这时我这初到这个学校的教师就记下了他的名字。有一位原来在学校教物理的张万振同志,他给我说,我没有给高建群教过课,听语文教师龚剑侠说,高建群每次作文写得好,作文课堂上他的作文都当作范文在班上来读。教化学的高根民说,建群是我的同学,上高中在一个宿舍住着,都是东高村人,看我不知道他的啥。我两在一块耍大的,建群天性聪慧,从小好动脑子,小时候爱听村里老婆婆说谜语,叫娃们一块来猜:一个老牛没脖项,有多没少能驮上。大家都猜是个啥。停一会,聪明的建群猜对了,急忙说,是个炕,睡觉的炕。大家笑声一片。村东头一个老大爷爱讲故事,讲什么,那一年杨虎城的士兵来逮蒋介石,吓的蛮打颤,鞋都掉了,赶忙向骊山上跑,屁放的嗵嗵嗵……周围人都笑了,高建群也笑了。少年时代,高建群还爱看秦腔戏,一听说何寨、马寨、圣力寺有大戏,我们都去看戏,戏演不毕不回家。我东高村距离渭河很近,我两提上草笼到渭河滩割草,看庄稼,撵兔。“文革”期间,高中毕业后都回家参加生产劳动,或者参军。建群毕业后参军,到新疆当了兵。高根民又给我说,我老同学爱写,也写的好。听说不知那一年在《解放军文艺》上发表过一首诗,题目是《边防线上》。1981年暑假后,我被调到华清中学任教。课余时间,我在《飞天》《中国校园文学》《西安晚报》《散文选刊》等报刊发表了一些豆腐块稿子,准备出一本书。叫谁来写序,我就想到了陕西著名作家高建群。人家高建群不认识我咋办呀?恰好我在何寨中学教文科毕业班,有一个学生叫徐晔,他大学毕业后在陕西作家协会任副秘书长,我给徐晔打了电话,说明用意。徐晔说,这好办,我给你联系。过了片刻,徐晔给我回过电话,张老师,我给你联系说好了,你明天就去,具体地址我告诉你。没麻达。第二天,我按照人家说的地址见到了高建群。高建群见到我厚道,诚恳,热情。沏茶,交谈,到底是乡党见乡党,虽然是第一次见面,没有拘束感,无话不说。高建群说,我从何寨中学一些师生中知道你的名字。我看到他的藏书很多,古今中外都有。我说,最近我在《文艺报》上看到你写的一篇《棒喝西安》,写得很好。高建群说,我们这些人,生活在现实社会里,不能光写一些“风花雪月”无病呻吟,要多关心火热的社会生活。这篇短文在《文艺报》发表以后,时任中共西安市委书记栗战书立即把这篇文章转载给西安市委各级单位,从中得到一点启示。我佩服栗战书书记的工作魄力。当时,我在一旁就想到了白居易的两句诗:“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儿作。”高建群说,你这教语文的老师引用的好。过了两天,他给我把书序写好了,我取来一看,题目是:《每一朵鲜花都有开放的权利》。书序不长,但我很感激。特别感激的是序文中有两句话:“他差点成为我的老师”,他“教授我的那些父老乡亲的孩子。”看来高建群对人办事是认真的。他不仅给我写书序,还给临潼其他乡党写书序。临潼区雨金中学校长、诗人薛耀军,出版了一本诗集《菩提树下》,高建群为他写了书序,题目是《薛耀军和他的菩提树下》。可能还给其他临潼人也写。高建群对家乡的事情也很重视。在临潼城区文化路有一家小卖铺的老板,姓高,是个老头,胖胖的,个头高高的,是高建群村里人。我经常在这个铺子买东西,人熟了,他给我说,前几年,我建群拿出10万元,给村里把路修了,办了一件好事。
2003年下半年,临潼区文化馆举办临潼区业余作家文学创作汇报展览。高建群和庞进都按时来了,他两看了展览的一些情况,和文化馆的领导进行交谈。微笑着说,这几年临潼文学创作成绩很不错,给在场的业余作者以鼓励,大家鼓掌感谢。2006年7月3日,临潼召开了“2006年中国骊山·寻根华夏·纪念女娲系列活动”,在“骊山女娲文化大讲堂”中,作为省文联副主席、省作协副主席的高建群,他在大会上发言了,题目是《双膝跪倒》(详见《骊山女娲文化论文集》 三秦出版社 2007年2月版 第408页)我未退休之前,曾经在华清中学辅导过全校的语文兴趣小组,当高建群那脍炙人口的散文《西部的太阳》发表以后,我立即介绍给我的学生,并朗读一段。我给学生自豪地说,这是咱临潼人写的。学生一起说,临潼人能写这么好的散文,不简单,不简单。听说这篇散文以后还编入中学语文教材。1994年前后,我在何寨中学的学生——原《西安工人报》总编李耀斌来看望我。他说,张老师,高建群在全国发了几个好作品。我急忙问,都是啥。他说,他的中篇小说《遥远的白房子》在《中国作家》发表以后,还出版了枕头厚的长篇小说《最后一个匈奴》,全国好多书店都售。小说展现了陕北这块高原匈奴曾留下深深足迹的特殊地域的世纪史,展现了三个家族的两代人波澜壮阔的人生佳奇。写得好写得好,你要去看。我说,我一天有教学任务,家在农村,回家还要当农民种地,以后抽时间去看。我又想,长篇小说《最后一个匈奴》在全国文坛隆重登场,对于临潼文学史来说,高建群是临潼人的拓荒者,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高建群是第一个公开出版长篇小说的临潼人。我退休以后,大约是2009年前后,我的文友、作家刘忆龙拿了一本高建群的《大平原》来到我家,对我说,老张,这是咱临潼人写的长篇小说,你值得一看。由于时间有限,家中还有别的事情,我只得每天抽时间看几页,看着看着,我放不下了,受到了感动。小说叙写了高安氏家族史,特别是塑造了顾兰子这位由河南逃荒、当童养媳、生儿育女、主持家务,经历了兵燹大战,土匪抢人,横行霸道,水灾,旱灾,虫灾,瘟疫多次发生,尸骨堆三秦,寒鸦苦哀鸣。她在受尽了磨难,困苦,欺凌的沧桑岁月里,表现了一个勤劳,吃苦,坚强,勇敢的伟大女性。艺术在于独特,文学在于个性。高安氏家族的百般苦难经历,也代表了我们民族的苦难,坚强,伟大。巴尔扎克说:“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那么,《大平原》正是生活在渭河岸边高安氏家族自传体的苦难史,斗争史,奋斗史。小说对上一世纪30年代以后发生的事情写得很细致,例如,灾年“吃舍饭”的事情,顾兰子从牛粪中取馍拿出来取掉牛粪又吃的情景,在饥饿年代人们偷苜蓿吃的情景,人们吃包谷芯的情景,都艺术地再现出来,使我这个”40后”的人又回忆到那艰难困苦岁月,我更倍感到生活在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幸福。
前几年,我们原来何寨高中部分师生在临潼关中印象酒店聚会过一次。当时学校的教导主任冯维新和他的夫人张丽老师都来了,寇民政老师来了,我也去了。大家欢聚一堂,觥筹交错,互表敬意。一位学生端着酒杯,斟满清咧咧的美酒,对冯主任说,你培养出了作家高建群,还有一个在国家搞经济学研究的张军扩。我这个不才学生敬你一杯。大家一起说,对,应该敬。这时,另一个学生说,我也敬冯主任一杯。还有一个说,我也敬。把冯主任喝得醉醺醺的,脸红扑扑的,两只眼睛分别眯缝凝结成两个喜字。席间,我胡诌了几句:何寨出人才,寒门出英雄。人生多沧桑,努力往前行。大家拍手叫好。高建群像一头老农夫一样,辛勤地,默默地耕耘在文学这块田园里。辛苦的汗水换来了丰硕的果实。他创作出版的长篇小说就有:《最后一个匈奴》《最后的远行》《最后的民间》《愁容骑士》《白房子》《大平原》等,中篇小说19部,还有许多散文集,计1500万字,创作量可谓大矣。据说还获得老舍文学奖,庄重文学奖,郭沫若文学奖,五个一工程奖,《最后一个匈奴》还改编成电视连续剧,在央视中播出,黑龙江电视台也在转播。听到这些可喜的成果,我们何寨高中师生觉得光荣,我们临潼人也很骄傲。高建群是吃着渭河岸边的菽麦长大,华清温泉水给他以灵气,解放军边防线上艰苦环境磨炼了他的坚强意志,陕北红色文化给他以熏陶,他才成为“文学陕军”东征的“五虎将”之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但愿高建群文学创作活动走得更远一些。
作者简介
张鸿涛,1940年生,中学高级教师,陕西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出版有散文集《岁月如歌》《敦煌漫话》《生命的清单》。在全国也获过文学大奖。
秦川文化
持续关注,更多精彩资讯

注:本文图片
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主动联系我们。
往期精彩链接
《秦川文化》招募签约作家
【秦川文化】签约作家苏安良/命运无伤疤
【秦川文化】心情/张仪
【秦川文化】签约诗人云清诗歌欣赏
【秦川文化】签约作家辛安/秦岭江山,一座放飞心情的圣地
【秦川文化】爱钓鱼的老王/乔加林
【秦川文化】签约诗人介明智/布塄沟脱贫记(组诗)
【秦川文化】签约作家袁伟/读《人生》有感
【秦川文化】聪明与精明/王选信
【秦川文化】签约诗人张永麟/山中放歌(外一首)
【秦川文化】签约作家郭爱莲/成都行(二)
【秦川文化】签约诗人梁征/在工地的日子
【秦川文化】王醒无诗歌欣赏/悠然南山下
秦川文化∣一个有个性的公众号《秦川文化》投稿须知
投稿邮箱:1906716164@qq.com
496879272@qq.com
注意:小说散文5000字以内
自由诗50行以内必须原创首发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特邀顾问:周明
顾问:任法融 叶广芩 朱文杰 吴克敬 陈长吟
何丹萌 孙见喜 李彬 史飞翔
文学策划:刘慧
书画策划:萧虎章
主编:舒优良
副主编:王天周魏志祥 万毅 惠智勇
执行主编:肖春茂 宋一凡
编委:张正阳 李亚红王冬雨 颜世玉 董刘洋杨园园
微信号:lh15991690133
无论是风里,还是在雨里,我都在这里守候着你~

版权声明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