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学习独门秘籍

微博 @Beste_Apple_王木木
淘宝店铺 @sorange真橙
法博│穿搭│健身│情感│美食│育儿│学习
终于写这篇了!后台被催最多的主题之一,也应允很多次,却迟迟未提笔。因为想让你们读完后有所收获,不能潦草不能水,便注定是篇幅不短,工程浩大,瑟瑟发抖,没有勇气下笔…说白了还是懒?
但人在江湖飘,欠下的“债”总是要还,拖下去没有尽头,就趁着脑子一热乎赶紧码,嗯,废话不多,让我们即刻开始。
答应我,一定要看到最后!不然我就…哭?
关于我的外语学习
我是小镇姑娘,老家英语教学水平一般,口语听力就更一般。刚上大学时,四级英语单词书对我来说就是天书,90%单词不认识。之后通过自学,大一英语四级600+;大二GRE分数600+/800/5;大二裸考六级600+(太久远,都是10多年前,具体分数记不清)研究生自学德语一年,德福满分。
学习能力非常重要,学习能力主要是学习方法。没有方法的死刻苦,并不是美德。若你掌握正确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加上一定程度的刻苦与智商,那么一切难度的考试/学习都是纸老虎。
学习方法因人而异,我只提供我的经验,供大家参考。年代久远,具体应试资料和考试形式早已忘光,只能泛泛(但用心)的谈,英语为主,德语为辅。
(啊容我先哀嚎:让一个孕傻了好几年,每天围着两只娃儿转的老母亲来痛苦回忆十几年前的外语学习经验,抓耳挠腮,仰天长啸)
大前提:兴趣/动力
在我看来,外语从来都不是一门学科,它是一种工具,更诗意一点,它是一门艺术。
想象一下,它能为你打开的新世界:你能够和地球上其他”人种“思想沟通,交流,能窥探他们的思维方式,能研读他们笔下的精神世界,甚至有机会到他们生活的地方,去感受完全不同的风土人情,体验在别处的人生可能,这些想法让人兴奋!外语学习远不该是枯燥的语法和应试!
这并非空话。要学习外语的大前提,是要首先打心眼里消除对它的厌恶,抵触,而是去好奇,去感受,去热爱。
我这里有几个小Tipps,帮助你们去找寻外语学习的兴奋点。
1感受一门外语的韵律
Westlife是我的人生挚爱,从高三时第一次听到他们的My love,不能自拔。彼时我的英语水平也就是勉强看懂歌词。当我读到 Queen of My heart 的歌词,整个心都酥掉:怎么可以这么美!每个妙不可言的表达方式,每个韵味悠长的措辞,都让我细细品味,越陷越深!英语在歌曲的旋律带动下,迷人又令人神往,因为太爱,我必须要把它们 “据为己有”!
所以我当时做的,就是把Westlife几张专辑所有的歌词都背下来,所有的歌曲都唱出来,所有!直到今天,我依然能脱口而出每一首歌,每一段歌词。我对英语的热爱,从西城开始。我不需要被鞭策,我迫切的需要去主动了解是怎样的语言与表达,能编织出如此美的情歌。
后来我自学德语,在我刚开始学习,单词量大概只有几十的情况下,在网上下载了20首“德语经典歌曲”,戴着MP3,每天反复听。必然我是完全听不懂,但我需要Get它的韵律,它的停顿衔接,它的发音气息。
我需要把枯燥的”语言学习“,转化为积极的”想去了解“;把需要反复操练的语法,搭配上动人韵律。
若你对于外语学习鲜有兴趣,不妨多听听外语歌,找到你喜欢的款,背下它的歌词,哼着它的调调,别有洞天。
2
偶像力量大
简单粗暴,瞄准长在你所有审美点上的外国帅哥,多看看他的访谈或影视作品,YY一下与他的偶遇与神交,你总得能跟人家沟通对不!你现在背的每一个单词,读的每一篇文章,都能让你与你的偶像更近一步。
我当年就是奔着Will Smith和Keanu Reeves去的。他们在等我,嗯。
3
报名一门外语考试
这个和上面提到的”兴趣“是两码事,但却是可以作为快速提升外语能力的一项”动力“。
外语学习和应试是两码事,我不主张应试式的外语学习,但不得不承认,尤其是当你完全不知道该从哪里入手,来提升外语水平的时候,最快最直接的方式是:你需要人为制造动力 – 报名一门外语考试。
不论是四级,六级,GRE,GMAT,托福,或是各种资格证,比如口译,同声传译,商务英语,网上搜一搜,找一个有难度的,需要你去努力争取才有胜算的考试形式,按部就班,翻翻大神的应试经验,或给出的参考书目,操作起来。通常考试结束,你的外语水平也直线提高。
题外话:在应试过程中很重要一点:要找准你自己的节奏,不要轻易被打乱。
2006年我备考GRE,当时大二,身边没有同伴(大家一般都是快毕业才会考),我孤身作战。当时比较”落后“,不热衷于上网,基本都是背红宝书,看参考书和广泛阅读,有条不紊。当时最火的是”寄托“和”太傻“论坛(不知道现在还在不),在我临考试前一个月,突然想,到论坛上转转。
这一转才发现,网络世界太丰富,每天都有N多新鲜出炉的经验和资源分享。层出不穷的阅读资料,写作锦囊,听力包,备考战略,我直接被整焦虑:原本按照自己的节奏,稳妥心安,但现在好着急,想所有资料都过一遍,错过哪一个都像是损失。但一直有新资源冒出来,到底哪一些才是最优资源?我会不会之前的资料太少,错过很多有用信息,那是否还来得及补救,焦虑。
包括我在之后自学德语,刚开始没有做过研究,直接用的是”新编大学德语“这套教程。自学完两本后,慢慢了解到,好像其他人都在用”新求精“,并且各位大拿也都推荐”新求精“。我用的教程不是最优,这样会不会影响我的学习效果?那我改用”新求精“?可是,不同系列的教材,编排体系和知识点顺序都不同,我要重新适应,并且可能会漏掉或重复一些知识点。这个问题让我苦恼了一阵。
这可能只是我个人问题。但因为被困扰过,觉得有说的必要:网上充斥各色外语学习/应试信息和资源,诚然,其中有许多非常有用,但你必须要学会取舍和屏蔽。有时候,看太多,容易焦虑,无益。学习资源不在“多”,而在“精”。同样的学习资料,会用的人能将它的价值发挥到最大,以一敌百;不会用的人,给他市面上最好最全的备考资源,仍无卵用。
若面对洪水般泛滥的网络资源你无法淡然面对,不如关上电脑,踏实看书,守住自己的节奏;外语学习方面的教材,也没有绝对的优劣之分,只关乎你有没有吃透,定下一套教材,就研读这一套,它就是最好的那一套。
基石:背单词
五年前我在微博上写过一篇“背单词经验分享”(啊已经过去五年了?!)现在回看,毫不过时。我逐字再敲打一遍,并非偷懒不再更新完善,而是我当年写的真心不赖,再重新写,都不需要做任何补充。
敲黑板:背单词是所有外语类考试和学习的最最基础!需要你下苦工夫,下巧功夫。
以下以红宝书为例。方法论:
1”急火“攻
我不喜欢便背单词便练习听说读写。我喜欢先拿出来一到两个月时间来专门背单词。很多人喜欢在阅读中发现新单词然后整理记忆,而且声称这样能更好的掌握这个单词的用法。
我不喜欢,是因为我认为大单词量是听说读写的基础,如果单词量还跟不上去就去阅读,看几行就有不认识的单词太有挫败感,也会影响你对这门语言的信心和兴趣。我喜欢先集中火力把基础搞定,再来听说读写便有了种居高临下和运筹帷幄的驾驭感,这是种良性循环!
2
大批量
很多人说背单词重在坚持。每天哪怕只背10个单词,一年下来就是3650个。确实如此,听着很诱人,但问题是:这样的毅力几人有?所以我不喜欢小火慢炖,而是喜欢急火攻,这也是我认为背单词最重要的三个方面之一:大批量!
背红宝书时,网上流传最快版本是杨某(名字忘了)的17天。可我用了10天只。平均每天50页怎么可能记得住?
当然记不住!尤其是当年我大二,只有英语四级水平,红宝书上每一页基本都是“陌生人”。但我一直认为,在接触一个新单词的时候,你看一秒和看一分钟的效果是一样的,因为都是打个照面,如果不再联络都是转头就忘。所以我不建议对着个新单词反复背个几分钟,而是把这个时间省出来跟别的单词打个照面:)
有时候我一天背不完50页,我便很无耻的,哪怕翻也要翻完50页。在背或翻时我会用铅笔标记我不认识的单词(基本是全部单词哈),进度很重要!若你今天没完成任务,剩了尾巴,明天只会更拖拉,剩更多尾巴,所以不管怎样今天都要完成今天的任务,即使不是用背的,用翻的至少你心理上觉得时看了一遍。因为反正你就算认真看了,第一遍背完也跟没看一样。所以我的办法的意义,就在于给自己信心:我今天又看了50页!这个很重要!
(ps:曾在知乎文章里提到,备考GRE时自己很拼,每天17小时高效学习时间,除开4-5小时睡眠,吃饭用吞,走路靠跑,零娱乐零松懈,学习时百分百全神贯注,没有夸张。我觉得这种状态很少人会进入,包括我自己也不可复制。所以不想误导大家,具体背单词或备考时间不必参考我,我当时属于反人类的鸡血过剩。)
3
反复巩固
接下来就是最关键的:反复巩固!对新事物的记忆必须要通过反复刺激大脑来实现。每天完成今天的50页,我都会拿出2到3小时再把前天的50页过一遍,争取先混个脸熟。在整个背单词周期内,每天都要走这个温故而知新的流程。一遍一遍反反复复,直到你见到这个单词能条件反射说出它的意思。红宝书第一遍10天,第二遍 9天,第三遍8天,每次的周期都比前面短,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每天都还在重复复习着前天的内容,所以整个过程中同一个单词反复刺激大脑几十次,怎么可能记不住?
4
勤整理
在不断巩固的过程中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勤整理。从小我妈就跟我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不要嫌整理浪费时间,动动笔更刺激大脑。
首先我每看一遍都依次用铅笔,蓝色,黑色,红色笔和不同符号标记不认识的单词。这样下次看的时候会着重记忆这些不认识的单词。
其次,从第三遍我开始手写整理(前两遍没有手写,因为没有意义:95%的单词都不认识):A4纸竖着6折,左边英文,右边中文意思,这样中英对照就是三大排。所以第三遍开始背的时候其实就是这么整理一遍,写完一个单词就算又巩固了一个单词,完全不费时间。那段时间随身带着自己整理的单词,上厕所,等车,或是排队等饭甚至走路时都会看几眼,只看英文那排,想不出中文意思的酒就再标记一下。
整理非常非常重要!一方面纸张折叠一下携带方便,可以随时随地利用一切夹缝时间反复看,反复给大脑刺激;另一方面,从第三遍开始每一遍我都会整理一遍,这样越到后面越省事:甚至不用看书,就只看自己整理的不认识的单词。但在看的时候注意要盖住中文意思,只看英文。
三个小Tipps:
1单词书的选择
在选择单词书的时候相信大家和我最开始一样,讨厌按字母排序,太枯燥。但慢慢我发现,这才是最好的单词书!只有你背好了按字母排序的单词书才算真正掌握好了单词。因为按字母排序很多相近的单词容易混淆,这样背,你便会更容易区分易混淆单词。但若你嫌太枯燥的话,我的建议是:
首先找市面上比较受好评的巧记速记单词书,或是反序单词书,先开始背。背个差不多后再开始用按字母排序单词书加以巩固,这样你已经掌握了一部分单词量,便不会那么枯燥。
而且我不建议只背一本单词书,有时候背太多遍,你会熟悉这本单词书的编排,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你已经掌握了单词的假象,其实是编排帮助了你的记忆。背了差不多的时候换本单词书,这样更能巩固记忆。
2
通过大量阅读掌握单词用法
很多人会说,这样死记单词不科学!没有语境没有运用,怎么算掌握了单词呢。
首先,背单词时我会看每个单词的意思注释和例句,哪怕是生僻的意思我都会记。
其次,如果你强度可以,两个月绝对可以搞定红宝书。之后你要做的就是大量阅读。我从来不喜欢做应试的阅读题,我热爱语言,我认为最重要的是看与考试无关的阅读材料,具体阅读办法我会在下面说,通过大量阅读来在具体语境下掌握单词的用法。并且在你掌握了大量词汇再看英语文章时,那种美妙感觉不可言喻,没有不认识的单词,越阅读越有自信也就越热爱。
3
不要小看面善的简单单词
红宝书里很多千奇百怪生僻的词。其实越是复杂越是怪的词反而越有记忆点,大家在攻克这些生僻复杂单词时,千万不要忽略那些看似简单的单词,因为反而是这些看似简单的词由于区分度不大,反而会让我们拿不准。
背单词很难很痛苦,但背单词其实也最有快感:它是真正意义上的付出与收获完全成正比(当然方法也很重要),我不敢说你英语学好就一定考的好,也不敢说你英语考的好就一定能出国或找到好工作,因为机遇和运气永远是不确定因素。但单词,你背下来就是背下来了,没有任何变数。
很多事情我们无法掌控,所以对于那些我们可以完全掌控的事情,更应该全力以赴不是吗?
背单词,就是一件这样的事。
在解决单词后,外语学习无非听说读写。其中,听和读是输入,说和写是输出。好的学习方法,是将听说读写相互结合,相互促进。
语感:广泛阅读
英语和德语,我从未买过任何语法书。语法书在我看来只有一个作用:致力于摧毁我们对于外语学习的兴趣。从没有刻意训练过语法的我,语法非常扎实,不管多复杂的句式,都能一气呵成,且非常自信零错误。
这种外语学习上的“驾驭感”从何而来?
语感!对于一门外语的掌握,语感尤为重要!既然是种“感觉”,很多人觉得太玄,难以琢磨。非也。语感有非常确切的有效的养成方式:大量阅读。
前面提到,外语是门工具,它的作用是让不同国度的人进行沟通。虽然现在很多国内考试,都有语法或完形填空之类的题目,但你要知道:语法本身并不重要,对方能get到你的意思最重要。
不要去抠语法,不要把自己埋进语法题库喘不过气,这是恶性循环,丧失乐趣的语言学习,让你只忙于应付眼前的这个那个题目,你很难有可能站在更高的位置去驾驭它。
相反,当你不纠结于某个具体语法,而是把自己投入广泛阅读,多看多吸收母语人撰写的文章,当达到一定的积累后,你会发现,你说不清楚为什么要这样表达,你没有一套一套的语法理论依据,但你很清楚你这样的语法表达不会错。
几个具体的Tipps:
1阅读素材选择
广泛阅读不要拘泥于课本,教材或参考资料,阅读量太少,我更建议看权威报纸和期刊。
自学德语时,我在把那本绿皮的8000词汇一个月拿下后,跳过语法练习(当然基础的变格规则以及教材上的简单语法肯定是要了解的哈),直接开始看Spiegel和Süddeutsche Zeitung。
当时图书馆的德语资料种类不多,接下来的小半年时间里,我看完了全部库存:几十本Spielgel和高度摞起来有一尺厚的报纸。其中大部分不只看了一两遍。
我建议看纸质资料。如今网络发达,网上资料应有尽有,但我是old fashion,更喜欢油墨香和纸感,还有很重要一点:尤其是看外语类资料时,我必须要边看边做标记。不做标记的浏览,我觉得自己很难汲取到养分。从图书馆借阅的书籍,我会用自动铅轻轻的划线,归还前再认真的全部擦净。
读一篇文章,其中碰到不认识的单词,或者觉得很棒的表达方式,我会随手划线,标注一下。但我不会马上查,这样会打断我的阅读思路,而是先去猜单词或表达的意思。通常根据上下文联系,不认识的单词或表达,大致意思会顺下来。在结束整篇文章的阅读后,我再回过头翻查整理(下面会讲整理)
还有一点,我从不用文曲星或其他电子词典。电子词典固然便捷,但边看边查,遇到不认识的单词就随手查,在我看来是件没有效率的事,并且容易产生依赖,因为太容易。前面已经说过,我建议大家先搞定单词,不要寄希望于通过阅读来提高词汇量(无效率),绝大多数的词汇量应该在你展开阅读前就搞定。
阅读对于词汇的促进作用,主要是来让你更好的了解这个词汇的具体/多种用法。也正是因为如此,我建议大家不要用文曲星,而是随手带大字典,并且是外文释义大字典,不要怕沉怕累。
在自学德语的一年里,我每天摸着大黄起床,搂着大黄睡觉,形影不离(大黄是德德词典哈),勤翻,勤查每个单词的多种用法,德语释义能更精准的掌握单词的意思。当然,“查”这个动作不要在阅读中,而是在阅读后。
2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这一点在单词部分已经说过。很多人觉得“写字”很慢,“整理”很费事,但有些“笨功夫”,反而是最有效率,因为它让你的记忆更深刻,理解更深刻,一次写好,多次巩固,直至彻底吸收。
我当时会准备三个笔记本。
一个用来整理阅读中碰到的不认识单词,同时翻大黄,在单词下写上常见搭配;一个用来整理谚语,俗语,成语,词组和固定搭配;还有一个本子用来整句或整段摘抄优美的,或让人眼前一亮的表达。比如表达个人观点,阐述性文字,反驳某个观点…….总之当你看到这些表达,你会一拍大腿:写得真妙!那就把它记下来,多看多琢磨,才会变成自己的东西。
自己整理的本子,常带身边,没事就翻看。
3
背诵
“死记硬背”被认定是政治不正确,但我认为这样的理解很片面。古代人诗词歌赋,张嘴就来,文学底蕴深厚,肚子里有墨水,正是得益于“八股”教育,满腹诗书,熟读成诵,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在外语学习上,需要“八股”。你要去背诵一些经典的文章和表达,背诵的过程,也是你与这门外语产生紧密联系的过程,当你“死记硬背”下来后,你会发现很多时候你可以脱口而出,你对这门语言的表达套路已烂熟于心,对于你的语感,以及口语,都是很好的促进。
大学时我把经典的新概念四套每篇文章都背的滚瓜烂熟,关于背诵素材,我会选择篇幅在A4纸最长不超过两页,表达不要很难,不要生僻,有用的固定搭配密度高的文章,当时每天早晨都在操场上背诵文章,通常15分钟,1-2页纸可以背诵流畅(我是公认的背书小能手?)。
德语是我从零开始自学,从一开始我是直接背诵教材上的每篇课文,然后就是我整理和摘录的长句和文章,短短一年的自学时间里,我整理了厚厚的快十个笔记本的资料,反复翻阅巩固,收益巨大。
练耳朵:精听和泛听
关于听力练习,我们常听说要精听和泛听相结合。但我的个人感觉:太“泛”的听,并没有意义。比如你边吃饭边放德语新闻,或是单纯的看美剧,心想:反正放着外语,肯定或多或少会磨磨耳朵。对,没坏处,但当你只是当作“背景”音,没意义。哪怕是“泛听”,你也要聚精会神的认真听,你的耳朵需要调动起来。
对于听力训练,我建议从精听开始。我的具体方法:
1精听素材选择及长度
精听素材,要难度适宜,根据你目前的外语水平来选择。也就是说本身的文本不要有很多生词(最多包含个别生词),文本本身你自己完全能看得懂。否则若你看文本都很难理解,要想听懂是不可能。当然,在听之前,你不能看文本哈,所以素材难度,你只能看下网络推荐,结合自己的水平差不多来估算。
精听素材长度,控制在每段1分钟以内,太长的不容易高度集中精力,以及复述。
2
自创精听五步走
外语学习过程中我自己“研发”出来一套,我认为很行之有效的方法。我没有看过或参考其他人的经验哈,如有雷同,实属巧合。(应该不会这么巧)
Step1:首先,准备好笔和纸。先放一遍录音,听完后,自己尝试口头复述一遍。在听的过程中可以记录下关键词,方便你复述时作为提醒。具体措辞记不准确没关系,实际上也不可能完全一致复述。这个步骤是检验你是否听懂大意,并用自己的话把意思复述一遍,锻炼你的归纳能力和表达能力。
Step 2:再放一遍录音。在第一遍复述之后,你对于这段录音内容的印象和理解会深刻许多。听第二遍后,再次口头复述一遍,你会发现比第一次的细节内容更多。
Step 3:第三遍遍放录音,一句一句的听。听完一整句,暂停,然后用笔在纸上把内容写下来,尽最大可能一字不漏。若有听不懂,倒回去,再听一遍。这句话要听到你已经get到你能get到的全部信息后,剩下的是无论如何也听不懂的,再开始下一句,直到把整篇听完。
Step 4:之后,把文本认真读一遍。再打开录音,对照文本把录音听一遍,检查下你是哪里没有听清楚,是什么原因?语速太快,还是你不熟悉连读和停顿,还是?没有听清楚的地方倒带,重复听,直到你每一个单词都听明白,每一个发音,连读,换气的地方你都整明白,不能含糊。
Step 5:再听最后一遍,听一句,写一句,这步不能省,你自以为是的完全听懂,常有迷惑性,必须要落实在笔头上,才是真的听懂,没有打马虎眼的可能。
”精读“,在”精“,不在”多“。你必须要吃透每句话,每个词,每次换气,每个连读,同时,在锻炼听力过程中,也练习到你的记忆力,归纳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口语以及书面表达能力。通常这样五步走下来,这篇听力材料我已经背的滚瓜烂熟,一举多得,“听一篇,当(四声)一篇”,把这篇文章的精华榨干,利用到极致。
之前提到,泛听,也不能不带脑子的随便听。泛听的来源可以很广泛,可以是美剧,新闻节目,电视节目,广播。美剧和生活类节目更日常,新闻类更规范,辩论类讨论类谈话类电视节目更能丰富你对于热点问题的表达,以及思维模式。很多出国类外语考试,都会有Argument,需要你针对社会现象或热点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或反驳即有观念。所以,泛听材料我会更建议去选择一些讨论类谈话节目。
泛听的素材,可以长一些,内容量多一些,还是建议第一遍听完,先尝试口头复述;然后听第二遍,再口头复述。口头复述的同时,你也可以自己针对这个话题进行演绎,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不要浪费每个泛听素材,每次泛听主题,都是一次机会,让你在听的同时,针对这个主题去思考,去发散,去扩展,在遇到类似话题,或相关话题,或可以用相同模式去分析的问题时,有话可说,有理有据,对于应试中的口语和写作都大有裨益。
口语:敢说,条理至上
口语可能是很多应试教育下朋友们的软肋。我们这一代,受英语教育环境所限,大多都是“哑巴英语”。会读也能写,但开口就怂。
这小半年来橙子也在学英语,感慨现在的孩子们生在好时代,从接触英语的最开始,通过外教或多媒体,随时随地都能实现全英文的浸泡式环境,和我们那一代是反过来的,他们在“读写”之前就已经会听会说。反观我们,拼死拼活学了好多年,口语说的还不如孩子们溜!(捂紧胸口)幼儿时期是学习外语的黄金时期,在这个时期为他们创造全英文环境,孩子们个个都是语言天才,不会重蹈我们“哑巴英语”的覆辙。我们这一代已经是“不可追”,但我们为人父母后,要负起这个责任,不要让我们的孩子错过语言学习的窗口时期!
说回我们的口语训练:日常口语,和口语应试,有很大不同。日常口语,说白了就两个字:大胆!很多朋友书面外语很好,就是对口语很“怯”,真的不必。不管你语法是否准确,表述是否流利,只要你敢说,别人就敢听,你就大胆说出口,迈出舒适区,脸皮厚起来!
你试想,当一个外国人用中文与你沟通,你心里预期本身就不会高,不会期望他说的有多流利,你也会下意识里放慢语速,降低词汇难度,哪怕他磕磕绊绊,他能让你明白他的想法,就完全可以交流。所以在与外国人沟通时,不要怯,这本来就不是你的母语,放下矜持和所谓不标准不流利的担心,尽情说,大胆说,就会渐入佳境。
但对于应试口语,大胆说还是必要,却不可以这么”散漫“,需要一定的方法来提升和强化。
很多人觉得,口语学习需要找个小伙伴,或是去英语角之类。要一个人,还是要团队合作,各有利弊,没有绝对的好坏之说,看个人爱好和学习风格。
我是个独行侠。无论是健身,或是学习,我不喜欢抱团取暖,或相互监督,因为我认为,两个人的频率和水平不可能完全一致,我不舍得浪费自己时间去等别人,也不想让别人放缓脚步来迁就我,这很没效率。我喜欢完全自己做主,自己掌控,Follow自己的节奏,沟通成本为零。具体在口语训练上,要学会把“自己”当成伙伴,与”自己“一起学习。
国外英语考试的口语,通常是与外国人简单对话,或是针对某一个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对于口语训练,我的做法是:
1语音日记
读大学时买了个录音笔,每天晚上在操场上边转圈走边录音,口述这一天发生的事情,和自己的心情。不用提前打草稿,现想现说,说到哪里算哪里,自言自语自High。
1自创口语训练五步走
对于进一步的口语训练,我也“研发”出五步曲。
Step 1:自设主题进行口头表述
主题寻找可以随时随地,有很多途径。比如你走在路上,看到堵车,那就给自己定个主题 “是什么原因造成严重堵车现象,有什么办法可以改善?”;或者你看微博热搜,看到社会热点 “如何看待学区房?是否支持孩子们上各种补习班”;或者你练习听力或者阅读过程中,看到某个主题,演绎一下,食品卫生,空气质量,对于转基因的态度,如何看待网恋等,任何社会问题和有趣话题都可以作为主题。你要养成随时随地发现一个可能论题,并条件反射把它作为外语命题来思考。
选个安静的环境,确定主题后,掐表计时,给自己一分钟的时间进行准备,不要提前构思,因为真正考试时你也只有很短时间准备,这是为了锻炼你的现场反应能力和高压状态下的语言组织能力。可以把关键词随手记在纸上,可以把正反Argument的几个点记录下来,以便口语表述时有章可循。
准备一分钟后,掐表计时一分钟进行表述(或者按照考试要求的时间),好坏都要一口气说完,每一次练习都要当作是正式应战,不能觉得不在状态就随意中断或加时。
切记:备考中的口语论述,力求简洁,条理至上,不要追求深度。因为口语考试,通常给你很少的思考时间,然后进行表述,不要把问题搞复杂,就用最直接,最清晰的表达,做到有条理,不要去试图表达太深刻的东西,或者真的用中文思考,太多弯弯绕绕,毕竟不是母语,又不是相对来说有更多思考时间的写作,你的外语能力很有可能无法支撑你的“中文思考深度“,会把自己绕晕,说的乱七八糟;或者你认为自己说的OK,但你的“中式表达”让母语人士听得一头雾水。
条理的体现就是,一定要有“首先,其次,再者,最后”这样的衔接词。措辞不要华丽,要选择你能驾驭的,准确无误的词汇,简单点没技术含量都没关系,把你的意思表达清楚最重要!
语速放慢,给人感觉沉稳,慢条斯理说的同时,也是在给自己争取更多思考时间。
总结:对于一个问题的口语表达,你做到有条理,清晰简洁的列出几个点,表达自己的观点,就是高分。不要想着拽高级词汇和表达,或者各种辩证迂回。
当然,如果你是大牛,请忽略我的建议。
Step 2:同一论题文字表述
通常第一遍这样说下来,因为是现场反应,效果不太令人满意。下一步,落实到书面,把对于这个问题的回复,用文字表述,一方面会让你的思路更清晰,表述内容更全面,另一方面,也是同时练习写作能力。
文字表述时同样,先想框架,再填充内容。比如针对一个辩证性问题,你要先写Pro几个点;然后写Con几个点,最后结论你更支持哪个观点,再填充具体内容;针对一个社会现象,你要先写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几个点,这种现象的危害几个点,然后可能的对策几个点。只要是沾上边的都列出来,如果太多,可以选择方便用英语表达的点。(在你外语还不足够好时)
Step 3:找几篇相关文章来读
下一步,是在网络搜关键词,看几篇这个论题的相关文章。之前的口头表述,锻炼你的现场反应和语言组织能力;写作表述,锻炼你的思维逻辑和外语功底,但这些都是你既有知识的输出,你需要在同时进行输入,当你对于这个问题了解的更全面,思路更开阔,表述更有层次,水平进一步提升。
Step 4:再次口头表述
看过几篇文章后,相关词汇和表达,以及内容上会更丰富,接下来,给自己一分钟准备时间,再次进行口头表述。你会发现这一次自己更言之有物。
Step 5:再次书面表述
最后一步,再次落实书面,把这个问题以有条理的形式,更深入更详细的进行阐述。
这一套:说-写-读-说-写,的五步曲,能吃透一个论题,把一个论题能给你的锻炼最大化,综合练习各种能力;这个模式也能让你的输出最大化,层层递进。应试外语中的口语和写作命题,虽然具体论题不同,但很多具有共通性,思考思路一致,换汤不换药。所以这种锻炼方法也能够让你更好的举一反三。当时备考GRE和德福,我都是按照自创的五步曲来操作,受益匪浅。
资料不是看的越多越好,最重要的是,善用。
写作
我把它放在最后,因为“写作”能力的锻炼,大多都已包含在其他部分的练习中。
阅读部分:广泛阅读,勤整理,背诵经典文章,表达和长句;
听力部分:复述写作;
口语部分:把主题表达落实在书面,这都有利于写作能力的提升。
记得当年备考GRE时,参考书里有所谓的“写作模版”。但是如果按照这种写作模版,会和很多人“撞款”,考官看太多,这样的模版文章甚至连“安全牌”都不一定算得上。
但不可否认,应试中的外语作文,由于时间紧,现场也会容易因为紧张发挥不好,除非你水平特别高,我还是建议你设立几套自己的写作模版。把一些起承转合的措辞,发表自己看法时的措辞,表达辨证观点的措辞,背下来。或者一些针对社会热点问题,针对有争议的问题,的一些泛泛而谈,具有一定普适性的词句,经过自己加工重组,也背下来。
这些“模版”,或是标准化语句,需要你通过阅读输入环节,从自己有意识的归纳整理出来的精华表达中提炼。
在单独练习写作时,围绕一个主题,限时完成,培养自己时间压力下的输出能力;先列框架,再填充内容;善用承接词(首先,其次,再者,最后等),注重条理;至于论述内容本身,除了在“听说读”中练习,也可以平日里想到或听说一个事件或争论,条件反射在脑海中列出“赞同”和“反对”的几点论据,很多事件外在形式不同,但本质相通,都可以在论述时举一反三。
再次强调就是:框架先于内容,条理大于措辞,逻辑胜于语法。
如果你实力过硬,自然可以出口成章,妙笔生花,辞藻华丽,大放异彩。若并没有到达那样的层次,建议出保险牌,让自己的文章至少清晰,切题,条理,让人看得懂,不要有歧义。可以全篇表述朴实无华,少许有亮点的用词进行点缀,至少是一篇良好作文。
补充一点就是,我在外语学习中,有用外语写日记的习惯。和之前提及的语音日记相辅相成,勤写,越写越通。
学好一门外语非常重要!尤其是英语,重要性无需赘言。即使在德国,人们也说:Englisch is ein Muss, Deutsch is ein Plus (英语是种必须,德语是加分项)。
以上是我自己多年来总结出的外语学习心得,在学习方法上,有一定的 “时代特色”,比如包括我自己在内的很多人都是英语应试教育下的“哑巴英语”,从小并没有英文环境的可能性,尤其在“口语”这个环节,需要花费更多的气力去克服,去提升。
在我成为妈妈后,我要面对的,已经不(仅仅)是如何提升自己的英语水平,而(更多的)是如何开展对于橙子和弟弟的英语启蒙或其他语种的教育。毕竟他们生活的时代,与我们的不同,我自己的那套学习方法并不适用于他们。我需要再次去“研究”,去琢磨,去试错,去总结。如果宝妈们感兴趣,下期跟大家分享我是如何对橙子进行英语教育,供你们参考:)
PS:码字不易,若大家觉得猫姐啰里八嗦的分享对你们能带来一点点帮助和启发,请动动手指给我右下角点个“在看”哦!比心??记住,一切考试都是纸老虎,祝大家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倡导健康享瘦,内强外美Lifestyle
一枚认真生活的二宝妈
更多日常 +私人微信:Beste_Apple
合作:poppy521215@gmail.com
以我一对儿女命名的一家小店,好吃的,营养的,让我们一同享瘦,变美,更健康?
或手机淘宝直接搜索“sorange”

版权声明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