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川文化】守望黄土魂——追忆刘文西先生/赵昕

守望黄土魂 ——追忆刘文西先生赵昕2019年7月7日下午,从我在手机上看到第一条消息:“中国黄土画派创始人,人民画家刘文西先生于7日下午13时50分去世,享年86岁。”开始,整个网络沸腾了,一时间,各种怀念、悼念的文章铺天盖地而来。我的心中一时间也出现了一阵莫名的失落,尽管我与刘文西先生相知甚远,但对于先生的了解和认知也有30多年的时间了,我还曾经有幸留有一张和先生的合影,我觉得应该写一点东西。
我从小的时候,就喜欢画画,上初中的时候,父母和哥哥商议让我去西安正式学绘画,因为在当时,初中可以报考初中专,当时初中专国家包分配,这在当时是农村孩子的梦想,能够考上初中专,就能成为国家干部,就能端上铁饭碗。这在当时是极具吸引人的事情,可梦想虽好,要实现谈何容易。当时的初中专录取率是相当的低,大多数孩子都望尘莫及。而美院附中就属于艺术类初中专,这也是当尽管时家境困难却都赞同我去西安学画的理由,于是年少的我和周至同样怀揣梦想的孩子一起来到“大城市”——西安。这是我第一次来西安,在大哥的带领下,我看到了西安城墙,见到了钟鼓楼、大雁塔,感受到了西安深厚的传统文化,兴奋的我心潮澎湃、夜不能眠。大哥安排好我的学习食宿等事情后准备第二天回家。当晚,正在西安美院就读的周至学生蔡永安(蔡永安的哥哥和我的大哥是兄弟般的好朋友,因此我们在西安的几天时间里,永安对我们多有照顾,随后的时间,我经常在蔡租住的房间里居住。)告诉我们,第二天在西安美术馆有一场刘文西画展,邀请我们去观看。大哥为了让我感受一下艺术的氛围,于是欣然接受邀请。于是我便随大哥一起于第二天乘坐电车去位于西安市东大街的西安美术馆,参观刘文西画展。这是我第一次参观书画展,第一次知道刘文西这个名字,第一次了解到刘文西是西安美院院长,第一次知道了刘文西是画毛主席画的最像的画家,第一次记住了刘文西就是那个带着灰蓝帽子,穿着灰蓝中山装的那个画家,第一次知道了刘文西的老婆是陈光健……但也就是在那次展览中,我看到了刘文西先生的多幅成名作品,在我年少的心里对刘文西先生的作品有了感性的认识,我第一次对一个画家产生了巨大的崇敬之感,以至于多年之后,有人在谈及刘文西某幅作品的时候,我可以颇为自豪的说,那幅作品,我见过真画。
在那次展览会上,我看到了《毛主席和牧羊人》、《黄河子孙》、《黄土情》、《在西行的列车上》、《房东的女儿》、《祖孙四代》、《陕北老乡》、《艺术大师李可染画像》、《黄土地上的唢呐声》、《蒋兆和画像》、《山丹丹花开》、《张大千画像》、《圣地延安》等等,诸多与毛主席相关的作品和陕北以及各民族的老人少女的作品。在画展现场,我少年纯真的心,被一幅幅充满生活气息的画卷所感染了。当天,在画展现场,我们碰到了周至籍著名油画家蔡文杰先生,蔡先生现场给我们介绍了刘文西的画风和艺术历程,他说,刘文西先生是一位认真的艺术家,常年坚持深入生活写生,作品大都反映基层的人和物,从画中能够感受到一种强烈的热爱生活的情节,他是受毛主席延安文艺座谈会精神影响最深的一位艺术家。也就是那次画展,我记住了画家刘文西先生。
在随后我在西安学画的两年时间里,我曾多次去美院,时常会在校园的某个路上或者场所,有意无意的遇到刘文西先生,我会心怀崇敬的打个招呼,先生总是礼貌的点头,大多时,都见他拿着画本在写生,他的穿戴好像从未改变过,从头戴的帽子到身上的中山装,一直就是整个校园最富典型的标志。我总觉得这身装扮有些土气,有些和周围环境不搭,有些另类,多年以后,我才感觉到,这也许是一位艺术家内心所坚守的情怀……最终,我与西安美院擦肩而过,带着些许遗憾上了高中。
在我真正意义上与刘文西老师的接触并见到先生画画,是在我高三时一次偶然的机会,当时是晚上,我们正在上晚自习,我的同窗好友陈奋印告诉我:“听说县上成立了个仙游书画院,有个叫刘文西的画家晚上要来并作画(仙游书画院离他住的地方很近)。”听到这个消息,我一阵兴奋,我说我一定要去看看,他当时对于我的兴奋表示不解,不过在我的坚持下,他还是以同学情谊为重,陪我逃课去看我心中的大师。
仙游书画院当时在县城老街东段文化馆对门的地方,等我们赶到的时候,那里已经聚集了一些书画爱好者,大厅内还悬挂了不少展出作品,我一眼就看见了刘文西先生,因为那身装扮在所有人中间很醒目,他的周围围了一圈人,大家都热情的和他打招呼,年轻气盛的我也不顾周围都是那些人,硬是挤进去,伸出手激动的说:“刘老师好!”在所有人诧异疑惑的表情中,刘文西老师握了一下我的手,嘴里也回应着说:“好好!”当时我激动的话不成语。直到现在,我都为当时唐突的举动而汗颜。随后从旁边人的言谈中,我才知道,当时在场的有时任周至县委副书记的张长怀、主管文化的副县长田高社、仙游寺文管所所长仙游书画院院长王殿斌、西安著名书画家长安茹桂萧焕等。以至于随后我参加工作多年后,王殿斌老师和我成了忘年交朋友以后,还经常谈及此事,津津乐道。那天晚上,我欣赏了茹桂先生那行云流水般的书法艺术,萧焕老师那色彩艳丽富贵大气的大吉大利公鸡牡丹图。我记得最清楚的是,刘文西老师是最后一位提笔画画的,当晚他画了一副写意的骆驼,在一片大漠之上,一头健壮的骆驼正仰头远视,跋涉前行。画面大气凝重,寓意深刻。特别是在整幅作品大致完成之时,先生调出了一笔色泽艳丽的红色,手起笔落,在骆驼的颈部出现了一条系着铜铃的红丝带,那惊艳的一笔红,让整个略显灰暗的画面,出现了一丝艳丽的跳跃,真是神来之笔,惊鸿一现呀!刘文西老师最后在画面的题款处写下了“跋涉”两个字,整幅画面,引人入胜,寓意长远,真是艺术的精品。多年以后,也不知那幅动人心灵的“跋涉”图,被谁人收藏,也无从知晓,可那一笔惊艳的红丝带,直到多年以后我却不能忘记。
在随后的多年时间里,我由一名中学生,上大学,参加工作,进入电视台,成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源于心中对绘画的热爱和身处文化氛围的工作,我更加会关注到刘文西老师的信息。我多次在媒体上看到刘文西老师带队赴陕北写生采风,多次在电视镜头上看到先生谈及陕北的深情厚谊,我曾不止一次的在人民日报和多家报刊看到先生参加两会时发表的各族群众参会速写,同时《东方》《守望生命》等一大批优秀作品层出不穷,深入人心。直到1999年第五套人民币正式发型,币面上那个神采奕奕,沉稳端庄的毛主席画像,非先生不可为也。一个能把画画到人民币上的画家,这也是对其艺术成就最大的诠释!而先生从未停歇手中的画笔,每年都有新作品,每件作品都深入人心,连续十三届参加国展,在报道采访中,刘文西老师说:“我参展不是为了获奖,而是为了给人民汇报,告诉人民我在干什么。”直到去世前,大型巨作《黄土地的主人》才完成,当时刘文西老师已经无力给画作题款了,当时商议准备邀请贾平凹先生为画作最后题款,可最终还是没有看到,贾平凹对此事也是深感遗憾,又倍感荣幸。
2003年,我已经由电视台记者成为新闻部主任,当时文体局局长是刘锐,也是一位书画爱好者,写的一手好字,号称周至“刘三大”,他热衷于书画事业,在他的推动下,周至书画事业有了澎湃发展的态势,他经常通过搞一些大的书画活动来提升周至书画大县的声誉。于是这次,他策划邀请刘文西老师来周至过70大寿暨黄土画派成立大会,我是本次活动的电视新闻报道负责人。配合这次活动,周至县举办了国庆书画展,这也是周至书画界的一件盛事。
我又一次见到了刘文西老师,依然是那个款,那个色,那个朴素的形象。可也是最受人关注的焦点。我清楚的记得在开幕式上,刘文西老师在致辞中,声音洪亮的说:“我们文艺工作者,要认真领会落实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要深入生活,深入实际,为人民大众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样的讲话,出自一位大师之口,在现今这个浮躁的社会,讲话像一股清澈的湖水,净化灵魂,震耳发聩,全场寂然一片,大家好像聆听一位哲人的教诲一样认真,这是大师的高度,不可望及!在随后的过程中,刘文西老师等现场观看了国庆书画展,在整个观展过程中,刘文西老师只是不住的肯定着展出作品,所有展出作者,倍受鼓舞。我当时也有一副牡丹参展,当路过我的作品的时候,时任宣传部副部长的张伟急忙喊过我,我刚挤到刘文西老师跟前时,机灵的摄像师第一时间按下了快门,这张珍贵的照片就这样产生了,照片中有时任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周至报社社长张伟,县美协主席王列向,县书协主席李庭武,县文体局群艺科长蔡永安,刘文西老师鲜亮居中,我的那副作品正好在画面之内,照片布局合理,画面协调,我们都为能够站在大师身边而自豪、而激动……我们一起将这张照片冲洗放大,挂在家中以示荣耀。
2019年我因工作调动,6月6日离开我工作了23年的电视台,来到引汉济渭办工作,7月7日,却收到了先生离世的消息……我与先生无直接的交往,无情谊的交结,而我却莫名的难过……11日,先生追悼会上,原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原政协副主席陈宗兴,习近平主席母亲齐心,毛新宇等送了花圈,齐心委托儿子习远平,毛新宇委托妻子刘滨参加追悼会。陕西省委书记胡和平,省长刘国中等各级党政领导及全国各地、陕西各界群众三千多人前来吊唁,正在非洲写生的王西京第一时间发文哀悼:“东非草原的深夜这时显得像死水一样的沉寂,从南印度洋上吹来的季风竟让赤道线上的塞伦盖蒂大漠有入冬一样的寒意,遥望长安,魂牵梦绕,这是一个思念、感怀与苦泪交织着的不眠之夜”。贾平凹挽联:“长空陨巨星 青史说大师”。中国画院院长杨晓阳、西安美院院长郭线庐等黄土派中坚力量、以及西安美院万余名师生沉痛哀悼,挽联花圈组成了一片白色的海洋,此刻,上天动容,黄土低哀。
这也许就是大师的影响,难过本就不能自抑……
—— 作者简介 ——
赵昕,陕西周至人,喜文好摄。周至县引汉济渭办副主任,原周至电视台新闻部主任。
秦川文化
持续关注,更多精彩资讯
注:本文图片
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主动联系我们。
往期精彩链接
《秦川文化》招募签约作家
【秦川文化】回望军旅——入伍篇/黄清卫
【秦川文化】荷月湿地一日游/张春峰
【秦川文化】实虚之间的诱惑/金阿云
【秦川文化】梦里少年/袁余良
【秦川文化】渼陂湖游记/杭爱护
【秦川文化】一袋嫩玉米/李海莹
【秦川文化】想起“南瓜盖被儿”/杜智敏
【秦川文化】保护湿地,造福后代——秦川作者采风诗歌小集
【秦川文化】相约泾渭湿地 /郭永韬
【秦川文化】灞桥一别/康绥生
【秦川文化】相约泾渭湿地 /郭永韬
秦川文化∣一个有个性的公众号《秦川文化》投稿须知
投稿邮箱:1906716164@qq.com
496879272@qq.com
注意:小说散文5000字以内
自由诗50行以内必须原创首发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特邀顾问:周明
顾问:任法融 叶广芩 朱文杰 吴克敬 陈长吟
何丹萌 孙见喜 张长怀 李彬 史飞翔
文学策划:刘慧
书画策划:萧虎章
主编:舒优良
副主编:王天周 赵巨 惠智勇
执行主编:赵巨 宋一凡杨园园
编委:张正阳 李亚红 王冬雨 颜世玉 董刘洋
微信号:lh15991690133
无论是风里,还是在雨里,我都在这里守候着你

版权声明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