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文学】罗甜甜/杜甫在天水

天水文学 │257期写作 ? 创造?交流?享美好人生
天水文学 ┃ 让文学走出天水
杜甫在天水
文/罗甜甜
公元759年7月,48岁的杜甫准备到天水的时候,心里乱得如同刚落了大雨的渭河一般。此时,他刚刚罢官,东望长安,他心里一片悲凉,往事繁华如烟,现在留给他的却只有回忆。
多年之前,万邦来朝的大唐,还是一片盛世景象,霓裳羽衣舞美妙绝伦,诗仙李白正用他的如椽巨笔尽情挥洒着他的浪漫、豪迈与快意:“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在东都洛阳,他们一见如故,相逢恨晚,引为知己。他们效仿古人秉烛夜游、把酒言欢,以为快乐的日子能够永远,哪知安禄山狼子野心,一朝兵起,满朝慌乱,战火绵延,安稳不再。此时被罢官的他,只得踏上了西去的旅途,去投奔在秦州的侄子杜佐与友人赞上人。
盛夏已然过去,很快就是秋天,可是旅途中的杜甫却怎么也拾不起心情来欣赏沿途的秋景,他陷入了深深的忧思,潼关一役,王军溃不成军,战势已去,玄宗不得已,带着一众皇亲贵室离开长安去往蜀地,太子匆匆在灵武即位。后虽然复返长安,然而王朝元气大伤,江河日下,盛世难再。
他的心情是复杂的,他“满目悲生事”、“迟回度陇怯”,然而东归已不可能,没有办法,他带着犹疑,开始了在天水的生活。
而那时,被称为伏羲故里的天水,正静静矗立在长安的西南,忍受着时光缓慢流过,渭河的水已晴沙见底,南山寺(今南郭寺)的古树刚刚葱郁茂盛,北流泉的水正淙淙……它们仿佛都在等待一个人的到来。
就这样,他们相遇了。
比起李白与蜀道、王维与阳关、王之涣与凉州,杜甫与天水的相遇,多少有点偶然与沉重,然而,沉重之外的,却是暗涌的潜流的交汇,这种交汇,随着时间的流逝,愈发显出它的魅力与厚重。
借了素朴、包容、友善的天水的支持与接纳,仓惶的乱世中,他得以有一个安居之所。他一到天水,侄子杜佐便前来慰问,并在日后不时接济他粮食、蔬菜,他用阮籍之侄阮咸(字仲容)的典故称赞道“嗣宗诸子侄,早觉仲容贤。”;友人赞上人帮他卜居,二人在山谷里携手而行,寻找搭建茅屋的地点,他甚至期许着与赞上人比邻而居;还有一位素昧平生的秦州土著阮昉,冒着寒雨,穿过草径,主动前来寻访,更为他送上自家种的藠子,他深为感动:“盈筐承露薤,不待致书求。”;还有其他未见姓名的百姓,均对他友善有加。他在这里体味到了难得的亲情与友情,也感受到了日常生活的温度:“传道东柯谷,深藏数十家。藤盖瓦,映竹水穿沙。瘦地翻宜粟,阳坡可种瓜。”、“采药吾将老,儿童未谴闻。”他把这里当成了避乱隐居的“桃花源”。
一个秋天的黄昏,他走进了天水城外南郭寺红色的大门,门上的朱漆已有些许褪色,院子的古柏苍劲繁茂,美景固然怡人,只可惜山河破碎,想起自己飘零的身世,他不觉悲从中来:“山头南郭寺,水号北流泉。老树空庭得,清渠一邑传。秋花危石底,晚景卧钟边。俯仰悲身世,溪风为飒然。”国家不幸诗家幸,他怀念家乡、想念亲人,寄思念于明月,写下了千古名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写天水城:“莽莽万重山,孤城山谷间。无风云出塞,不夜月临关。属国归何晚?楼兰斩未还。烟尘一长望,衰飒正摧颜。”雨中的天水:“云气接昆仑,涔涔塞雨繁。羌童看渭水,使客向河源。烟火军中幕,牛羊岭上村。所居秋草净,正闭小蓬门。”多像一幅素净的山水画,雨中之事、雨中之景,跃然纸上。天水的山川景致、民俗风情,赖于他的横溢才华、灵动之笔,永久地定格在了唐诗中,成为中华文化记忆中不可磨灭的影像。籍由这些美好的诗句,多少人不远万里来到天水,只为了看一眼杜少陵笔下那个独特、美丽、幽远、疏凉又辽阔的天水。
三个月后,迫于生计,他不得已离开天水,辗转流离,到达成都后,才算稍稍安稳。此时,已是冬天,山河仍旧凋零,百姓依旧流离,他的健康也被这颠沛的生活毁坏了,视力渐渐模糊,白发渐渐增多,齿牙也开始动摇。他像所有上了年纪的人一样,越来越喜欢回忆从前,他想起他准备到天水时的那场大雨,想起南郭寺的北流泉,想起月夜下的草堂,想起那夜皎洁如清水一般流泻的月光。

作者简介:
罗甜甜,陕西宝鸡人,供职机关,书生一枚。愿交挚友可言欢,愿砥砺文字不负光阴。请多指教。
《天水文学》创刊以来,受到了很多作者的支持和鼓舞,在这里,我们回忆父母恩情,用文字梳理过往的点滴,抒发乌鸟反哺,欲养不待的感慨,孝道成字,总能令无数读者感叹悲伤,无限触动;在这里,我们也常道古说今,说家乡奇人奇事,一方水土,养育子孙万代,也埋藏着无尽的文化瑰宝,等着我们去挖掘和发扬光大;在这里,我们寻找着生活中点滴美好或忧思,情思入笔行,天南地北,海阔心驰,沉下心来,忘掉一切羁绊和烦扰,一起畅游精神星空,一起璀璨于真情的旷野!
天水之间,光影之下,我们携手走来,助力文学之梦,编织文化新图。天水文学,与您同行!912766561@qq.com

版权声明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