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川文化】李根怀(绿宝杯征文摘选050号)那条守护故乡结满茧的路

那条守护故乡结满茧的路
文/李根怀
小时候,觉得山外是无法逾越的遥远的神秘的陌生地方,那是因为眼前的青山绿水遮挡了我对山那边渴望的眼。山那边的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我幼小的心一直在憧憬着。当我从绿意盎然山花烂漫的羊肠小道上翻越来到山外世界以后的好多年里,我又在车多人挤水泥凝固的围墙里望着远山,心里老是憋着一股难割难舍的牵挂。这牵挂像那条结满老茧的路,总是串着许许多多的思念和做不完的梦幻。
记得老家门前有条“晴天一身尘,雨天两脚泥”的黄土路。这路什么时候修的,经历了几代人我不清楚,只记得童年的小伙伴在这路上疯似的奔跑、摔跤、滚铁环,一天到晚,灰土灰脸……我还依稀记得祖母曾讲过在某个晚上天空下着淅沥沥的小雨,这路上走过一支红军的队伍。
80年代初,这条路是大哥带领村民拓宽的,有4米宽,我们称它为大路。大哥19岁时光荣入伍当兵参军,我们都为他感到骄傲。大哥就是在这条路上坐着村里唯一交通工具手扶拖拉机,带着大红花,在老队长和父亲的陪同下告别了乡亲的眼光来到了县城集中。大哥在部队干了五年,复原回来后,当了村队长。他带领村民在原路基础上拓宽,同时把村里巷巷道道与大路贯通。那时修路是村民义务投劳,不论工钱,随叫随到,一句话,为了大家的事情不计较个人报酬。路面拓宽后,村民用镰刀砍下老杨树上2米左右的明条子(新枝)栽在路边缘上,定期浇水施尿,促其成活。现如今树已经长高,春暖花开时一路绿荫,风景煞是不错。但这路面从来没有平整过,总是坑坑洼洼,风天尘土飞扬,雨天水潭成窝。手扶拖拉机或四轮拖拉机辗过水潭,泥水四溅,有时还给路上行人溅一身泥水,惹得行人一阵大骂。拖拉机司机嬉皮笑脸厚着脸皮加大油门快速通过。骑上自行车,只听得车体吱吱嘎嘎响作一团,好像要散了架似的。骑车的使劲把住方向任自行车在路上蹦蹦跶跶向前飞驰。我记得,每到夏收和秋收季节,有好多麦子或其它粮食颗粒总会撒落在坑坑洼洼或草丛里。祖母是小脚老太太,圪蹴不稳,就坐在路上,把散落的粮食颗粒用小扫帚扫到一起连土带回家,用簸箕将其簸净。祖母弄了一身尘土,回到家里在门前空地拍拍打打,尘土飞扬呛人。
我上小学的时候,学校离家只有3里路。我和村里孩子们一起上学,一路回家,不用大人接送。雨天没有雨伞雨布,把书包揣在衣服里,一手拉扯着衣角防止雨水淋湿书包,一手提着祖母给我做的夹脚的布鞋,光着脚丫奔跑在泥泞的这条路上。有时不小心跌倒,弄得一身的泥水。那时没有多余的换洗衣服,回家后把弄脏的衣服放在灶堂口烤干,然后把那干泥巴用手搓掉,穿上继续上学。记得在我刚上小学一年级时,二哥已经上到四年级。有一天,天下着雨,二哥为了不让我和他的布鞋粘上泥浆,他脱下布鞋让我提在手中,把遮雨草帽戴在我头上,然后把瘦小的我架到他脖子上,走到半坡路段时,紧小心慢小心还是被滑倒了,我和二哥都弄了一身泥浆,我的额前碰了一个大包。回到家,二哥的屁股上还挨了母亲一笤帚把。二哥委屈得哭了半天,我也陪着莫名其妙地哭啼。
这条土路就这样伴随着家家户户的出行。那个时候村民赶集,把自产的粮食、疏菜带到集市上去卖,或从集市上买回其它货物,都是用架子车拉运或用自行车带,货物被坑坑洼洼的路面颠簸遗失那是常有的事。记得我刚学会骑自行车时,父亲让我到集市上买10斤大米,我把米袋子绑在自行车后架子上,等回到家里,米袋子里的米漏得所剩无几。我被父亲揍了一顿自不必说,而这米的漏遗确实让我的父亲心疼了一段日子,我们也过了一段没有米饭吃的日子。路上脏乱差是常有的事,羊粪猪屎随处可见,杂物尘埃瓜果皮核到处都有。冬季还好,到了夏天蚊蝇翻飞,恶臭熏鼻。
时光堆集,阳光越来越厚实。2013年,政府投资,我家门前那条坑坑洼洼的大路硬化成水泥路面,路上可行大小车辆,当然加长大货车是不行的。巷与巷之间的小路也被硬化。曾经“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的路一去不复返。美丽乡村建成,家家户户两层小楼房,水泥硬化的院落干净整洁。村里雇了两位保洁员,每天定时对路面进行清扫。路上每隔200米处放一绿皮大垃圾箱。每家每户门前放一小型垃圾箱。每周有一辆垃圾车会把装满垃圾的大绿皮箱拖走,然后换上空垃圾箱。路上也安装了太阳能路灯,晚上出门不再高一脚低一脚摸黑行走。村里人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家家有彩电、洗衣机,固定电话换成了手机,自行车变成了摩托车,摩托车换成了小汽车。
老屋后的山,路对面的山,70年代开垦山坡地已经退耕还林多年,除了飞机年年飞播外,每年3月12日植树节,机关干部、村民社员、地方小学都去挖坑栽松。现如今,房前屋后山地一年四季都有景,绿意盎然自然不必去说,春有桃花引蝶,夏有槐花诱蜂,秋有红叶映天,冬有雪松戏鼠(毛老鼠)。古稀之年的父亲经常站在门前一棵硕大核桃树下,看过往的车辆,听后山隧道里呼啸而过的汽笛长鸣的 “咔嗒咔嗒” 的火车声,抽着一生不离手的旱烟锅,满脸纵横的折子里填满了阳光。
微风吹动缕缕炊烟,熏老了故乡的光阴。如今,父母不在了,老家成了故乡,老屋门前那一条黄土路已不在,但发生在这条路上的碎事,成了我唯一的念想。我这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的汉子始终忘不了根之所在,忘不了故乡一草一木,忘不了故乡的亲人。假日,每回一趟故乡,车子行走在绿荫掩映、干净如洗的路上,心里那种说不上来的满足、陶醉与自豪油然而生。每回见了我的乡亲,道一句问候,递上一支香烟。这烟,抽的是浓浓的割不断的乡情和难忘的淳朴的乡音。
作者简介
李根怀,洛南县税务局干部。商洛作家协会会员,商洛写作协会理事,商洛诗歌协会会员,洛南作协理事。供职于国家税务总局洛南县税务局。作品散见于《中国税务》、《中国税务报》、《税收与社会》、《当代陕西》、《文学月刊》、《陕西诗歌》、《商洛日报》、《丹水文学》、《商洛诗歌》、《陕西地税稽查》、《红袖添香文学网》以及其它网刊等。有部分作品获优秀以上奖励。
秦川文化
持续关注,更多精彩资讯
注:本文图片
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主动联系我们。
声明:请所有作者投稿一律按正规文档格式书写,来稿务必注明原创首发+作品名称+文体+字数+作者小传+电话+通联+作者生活小照,未注明原创首发的平台不得推送。
征文请在作品名称前附名(绿宝杯征文)。稿件发送至邮箱1906716164@qq.com,两周内未接到通知(征文两个月)的可另行处理。
往期精彩链接
《秦川文化》招募签约作家
【秦川文化】陈顶云 (绿宝杯征文摘选047号)狼来了
【秦川文化】回不去的故乡 ——文/签约作家 秦岭云杉
【秦川文化】坍塌(外二首)——文/签约作家 青鸟
【秦川文化】李妮(绿宝杯征文摘选046号)绿色骑行更快乐
【秦川文化】李冲(绿宝杯征文摘选045号)老水井
【秦川文化】五月的乡愁——秦川诗人新诗共赏(第42期)
【秦川文化】李作昕(绿宝杯征文摘选044号)家里来了反嘴客
【秦川文化】一只狗的等待 ——文/贾向丹
【秦川文化】李尧隆(绿宝杯征文摘选043号)江南大漠
【秦川文化】开蹦蹦车的老张——文 / 周刊勋
【秦川文化】我惦记着一片热土——秦川诗人新诗共赏(第41期)
【秦川文化】苏晓琴(“绿宝杯”征文摘选042号)果园 竹林 山泉
【秦川文化】写照箭峪岭 ——文/签约作家 杜智敏
【秦川文化】献给母亲节——秦川诗人新诗共赏(总第40期)
秦川文化∣一个有个性的公众号《秦川文化》投稿须知
投稿邮箱:1906716164@qq.com
496879272@qq.com
注意:小说散文5000字以内
自由诗50行以内必须原创首发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特邀顾问:周明
顾问:任法融 叶广芩 朱文杰 吴克敬 陈长吟
何丹萌 孙见喜 张长怀 李彬 史飞翔
文学策划:刘慧
书画策划:萧虎章
主编:舒优良
副主编:王天周 赵巨 惠智勇
执行主编:赵巨
编委:张正阳 李亚红 王冬雨 颜世玉 董刘洋
微信号:lh15991690133
无论是风里,还是在雨里,我都在这里守候着你~

版权声明

为您推荐